车体侧面加装了防磁条带的以军坦克。资料图片 车体侧面加装了防磁条带的以军坦克。资料图片
近年来,在一些热点冲突地区,坦克防护手段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回潮”迹象。俄罗斯、乌克兰的一些坦克加装了格栅装甲,以色列的梅卡瓦Mk3坦克车体侧面出现了防磁条带。这些防护手段,一度被认为已经“过时”。如果说,重新启用格栅装甲,是破甲弹来袭方向日益多样化所导致,那么梅卡瓦Mk3坦克车体侧面的防磁条带为何也会重现战场呢?
“防磁”“消磁”等概念,海军使用较多。二战时期,德军投入使用的空心装药磁性反坦克手雷,让其他国家开始关注这类武器。当时的坦克普遍使用金属外壳,一般的手雷即使投中坦克,也会很快滚落,无法对坦克造成足够损伤。空心装药磁性反坦克手雷的出现,则让投中的手雷借助自身磁性可以吸附在坦克金属壳上,从而通过爆炸产生金属射流来破坏坦克装甲,进而杀伤坦克手,使坦克失能。为应对这种磁性手雷,坦克开始采用一些与以往不同的防护手段。
消磁涂料是较早使用的防护手段之一。这种涂料,可比较方便地喷涂在坦克的金属外壳上,从而达到一定防磁效果。不过,使用消磁涂料代价较高,不仅配料复杂,而且喷涂厚度有要求。后来,防磁手段开始向更加简洁、实用的方向转变,防磁条带逐渐兴起。
防磁条带发挥作用基于一个原理——磁性物体与吸附对象之间的磁力会随着彼此距离的增加、接触面积的减小而锐减。为取得较好防磁效果,防磁条带本身有一定厚度,此举有助于拉开车体与磁性爆炸物之间的距离;由橡胶、木头或聚乙烯等材质制造的特点,使防磁条带自身基本上与磁性“绝缘”;采用条状布设方法,则使坦克金属外壳表面变得凹凸不平,进一步降低了磁性爆炸物成功吸附的可能性。
再加之防磁条带取材方便、可快速生产、使用便捷、成本较低,它很快成为二战时期盟军坦克应对空心装药磁性反坦克手雷的一种装置,发挥了不小作用。
后来,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反坦克手段不断增多,坦克防护的发展重点发生偏移,防磁条带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不过,战场上没有标准作战样式,冲突双方情况也各不相同。基于自身条件进行作战的特点,使处于劣势的一方也可能使用一些过去的兵器,采用过去的打法。巴以冲突中,简易爆炸装置和磁铁被固定在一起用来打击坦克,很可能是防磁条带在梅卡瓦Mk3坦克上现身的主因。
从梅卡瓦Mk3坦克车体侧面的防磁条带可以看出,其布设更加规范、合理。但是,这种局部布设的防磁条带在实战中究竟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观察。(钱生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