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山东新闻网>新闻>法制>正文

推动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 培育中小企业新质生产力

2024/4/25 16:26:12 来源:

王琦

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导向的新型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

我国在“十四五”规划开局之时,就将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专利技术高效实施作为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核心动力。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布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均明确深化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转移转化。2022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通知,公布《关于知识产权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要求深度挖掘“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需求,建设区域、行业的技术需求库,加快建立专利常态化供需对接机制,促进企业精准获取、高效实施专利技术。我国进一步将推动专利产业化、加快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确立为国家层面的专项行动,2023年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加快专利价值实现的新发展方向。

为贯彻落实上述国家政策,2024年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目标是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和专利转化运用能力,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利密集型产品,大力推动专利密集型产业快速发展。该实施方案以全链条服务为理念,推动专利链与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融通发展。具体涵盖五大配套机制,即融通创新链,加强专利技术对接和研发;融入产业链,扩大专利产业化规模和效益;畅通资金链,强化专利产业化投融资支持;筑强人才链,提升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打通服务链,提高专利产业化全流程服务效能。此外,在融通创新链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八部门于同年联合印发了《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主要任务包括构建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基础库、丰富完善专利转化资源库、推动高价值专利落地转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做优专利增量。

在多项国家政策和配套机制的指引和推动下,目前我国多地已构建形成对标国家标准、符合地方特色的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和专利产业化具体举措。在政策制定方面,已经出台的省级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贵州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辽宁省推进专利转化运用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江苏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福建省贯彻<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实施意见》以及甘肃省《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5年)》等。在具体举措方面,浙江省于2023年成立全国首家专利开放许可路演基地,并建立了西湖知识产权投行,吸收各类创新主体的专利技术成果,放入专利技术储备池,为专利权人、企业家和专业人士搭建沟通合作的桥梁,畅通成果转化渠道;湖北省于2024年4月18日在全国首个知识产权小镇武汉市江岸区岱家山知识产权科创小镇设立了全国首家专利产业化投融资服务中心,将提供专利投融资服务、专利质押贷款、专利保险对接、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数据资产入表、知识产权合规辅导、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等一站式、全链条专利产业化科创金融服务。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超过5200万户,比2018年末增长51%。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民营企业,跃升成我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对外贸增长贡献度过半。已培育的近9000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达8.9%,平均研发人员占比达28%,累计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6000余项,获得授权发明专利数14万余项。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实用新型专利产业化率为57.1%,较上年提高12.2个百分点;外观设计专利产业化率为66.0%,较上年提高7.3个百分点。2023年,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平均收益金额为829.6万元/件,较上年增长3.8%。按照企业规模统计,中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最高,达57.9%;小型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次之,达53.9%。由此可见,中小企业在专利产业化方面展现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已成为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驱动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来源地。与此同时,2023年,55.2%的企业专利权人认为缺少高端专业人才是制约专利产业化的最大障碍。

因此,建议在全面实施专利产业化全链条服务机制的基础上,贯彻落实《专利产业化促进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实施方案》确定的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入库中小企业需要符合的人才基本标准,即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不低于20%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持续通过政策指引和配套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加大投入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的力度,在通过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强专利技术对接和研发的同时,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产学研高水平科技人才和复合型实用型知识产权人才协同培育机制,为中小企业专利产业化和新质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甘肃省侨联“一带一路”法律与服务研究中心研究员)